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光朝代就达到了20多个,出现了400多位帝王,这些人在历史上都做了很多的贡献,而这些皇帝一天都是怎么度过呢?
2021-06-13 20:56:21 339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抛开朱棣皇位的合法性不谈,他绝对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为之君。从迁都,修紫禁城,到编撰永乐大典,朱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或许,包括三宝太监下西洋在内的一些举措,都是他雄伟蓝图的一部分。
2021-06-13 20:56:20 263
盛唐,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各怀心思。视大唐为“大哥”的小国新罗一再受到“小霸王”高句丽的欺凌,由倭国(日本)扶持的百济对新罗也时不时搞些小动作。
2021-06-12 20:56:21 314
从1644年闯军破城、清军入关,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到2021年,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灭亡已经三百七十多年了,可是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它的灭亡是磋叹不已。悲哀的王朝,悲哀的时代,许多人都在探讨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如果当时明朝没有灭亡,满清没有入关,现在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
2021-06-12 20:56:19 331
如果谁能保证他改一个蒙古名字,穿蒙古长袍,北元势力就能乖乖投降,那么我可以保证朱元璋立刻就会给自己改一个蒙古名字,穿蒙古长袍;等待北元残余势力彻底投降了,他再改回来就是了。
2021-06-12 20:56:19 222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制度,在古时候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家也不例外。即便你是做了皇后,也是不能干预朝政的事情,所能掌管的则是后宫。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历史上出现这两个女强人,他们不仅干预了朝廷,正事也自己做上了皇帝,比如武则天等等。
2021-06-11 20:56:21 221
朱元璋的缓称王和刘邦的白登之围是一样的?缓称王是创业阶段,元还是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刘邦是成为全国性统一政权出现的白登之围。这不是一个性质,不能做比较。刘邦们主要竞争对手是秦末诸侯王,导致匈奴做大。朱元璋的对手就是元。也不能做比较。明朝从开始到建立从没有向异族低
2021-06-11 20:56:21 232
朱元璋起身民间,当过和尚,要过饭,最终却推翻了元朝,成为明朝开国之君。作为皇帝,他一生中拥有许多女人,而这些女人们为他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八个女儿。朱棣是他的第四个儿子。
2021-06-11 20:56:20 243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可能所有人第一印象就是爱上整整大他十七岁宫女的奇葩皇帝。其实比起他的那个败家又爱折腾的老爹,朱见深老兄真的强太多了,经历“仁宣之治”繁华的大明经过朱祁镇的瞎折腾,王朝到了朱见深手里已经是内忧外患、千疮百孔跟崇祯差不多的境地了。可是经过了明宪宗
2021-06-11 20:56:20 325
朱元璋的残暴,其实更多是后世文人抹黑丑化的结果。像火烧庆功楼、悍妇肉等典故轶事,都是后人杜撰的。朱元璋的确肆杀,洪武年间的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牵扯致死者多达十万之众。乍看之下,朱洪武真的是个嗜血的暴君,其实不然!
2021-06-11 20:56:20 245
史书记载,嘉靖帝数十年炼道修玄,常命大学士严嵩、徐阶等撰写青词,焚祭上苍,二人所撰青词深惬圣意,时人呼二人“青词宰相”。殊不知,多少军国大事,几许君意臣心,都在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青词中,深埋着伏笔。
2021-06-06 00:00:00 114
唐朝建立后,中央官制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批驳诏书)、尚书省(负责执行决策),其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同为宰相,而尤以尚书令的地位和权力最重。有唐300年间,统共只有两个人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而绝大多数人,即使
2021-04-26 17:21:09 123
在《礼记·大学》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其实这段话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后来比较了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中重点就在于修身这两个字,意思
2021-04-26 17:21:09 114
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替皇帝管理百官,治理国事等,所以丞相的品德、才干,决定着国家的兴盛荣辱,例如唐玄宗刚继位时,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名相,让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出现了开元之治,但是后来他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大唐变得腐朽不堪,还引发了安史之乱。
2021-04-25 17:21:10 116
中国的酒文化是伴随着中国文化一起成长的,从最早的《诗经》中就有很多的诗句是关于酒的,一直到现代的文学作品,酒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材。对于中国人来说,酒似乎是一个万能的东西,他们能够跨越阶级,不管你是穷苦人家的还是富庶人家,都能品尝到一口酒,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在
2021-04-25 17:21:10 106
李善长,字百室,和那个时代很多的名人一样,也是安徽定远人。和那些靠儒家四书五经安身立命、博取功名的传统士子不同,打小就聪明的李善长读的不是儒家经典,却对《韩非子》这种法家书籍很感兴趣,而且料事极准,颇有点小诸葛的意思。
2021-04-25 17:21:09 101
《四库全书》是清朝编撰的中国古代最后一部总结性大百科全书,共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而在《四库全书》的“集”部中,编撰者将姚广孝的《逃虚子集》和严嵩的《钤山堂集》并列,还说收录这两个人的文集是为了“彰善瘅恶”。
2021-04-24 17:21:10 112
正因为万历帝的长时间怠政偷懒,所以造成了很恶劣的后果,埋下了很多隐患,所以有着“明实亡于万历”的评价,但更神奇的是,万历帝在位期间既没有出现严嵩这样的奸臣,更没有出现诸如魏忠贤这样祸国殃民的权阉,也没有天下大乱,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2021-04-21 00:00:00 110
北京城是大明王朝的首都,这一点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其实还有一点被我们忽略的是在大明王朝的276年历史中有将近1/5的时间首都不是在北京城而是在南京城。还有关于定都哪里的问题,在朱元璋时代朱元璋对定都南京都不甚满意,他曾考虑过迁都,可结果真正付诸行动的却是朱棣,
2021-04-20 18:02:57 127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我国民间已经变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像农村评价一个人没有先见之明时,往往就说他是“事后诸葛亮”。诸葛亮生前的故事在民间更是广为流传。像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使这个人在历史上充满着神秘的传奇色彩。但是,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又出现了另一
2021-04-20 18:02:56 121
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童年却过得极其坎坷不幸。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母亲纪氏怀上身孕后为躲避万氏迫害,只能在冷宫中偷偷生下朱祐樘。万贵妃闻知纪氏已诞下皇子,岂能就此善罢甘休。于是她又派太监张敏去溺死还只是个婴儿的朱佑樘。然而张敏却于心不忍,便冒着性命危
2021-04-20 00:00:00 106
朱棣是藩王武力夺取皇位的,自然不希望再有藩王通过学习自己造自己的反,把皇位从自己这里夺走,但是他起兵的理由是反对朱允炆违反朱元璋规定的各项制度和迫害藩王,如果自己明目张胆的削藩,不利于自己稳固皇位,为了笼络人心,采取了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削藩政策,一方面对潜在
2021-04-19 18:02:56 112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州。海俅的重孙海逊子,在明朝开国之初,是广州卫指挥(正四品武官名)。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从军来到海南岛,就在琼山县落了户籍。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
2021-04-17 18:02:58 118
时过境迁,辛亥革命爆发后,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皇帝这个称号也湮没在了历史发展潮流之中,中国历经百年沧桑,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发愤图强。
2021-04-17 18:02:57 112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登基十年的明宣宗朱瞻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患病,并迅速病危。延宕到正月初三,皇帝的病情已经无可挽回,于当日在京师皇宫乾清宫驾崩,年三十八岁。二月初九,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在祖母太皇太后张氏的辅佐下,继位称帝,成为大明新的君主
2021-04-17 18:02:57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