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5亿亩地养活六千万人,隋朝55亿亩,为何仍亡于农民起义?

时间:2021-01-05 22:27:01 来源:互联网 热度: 作者: 佚名

古代中国的人口是有上限的,这片土地上能养活的人口极限,始终徘徊在6000万人左右。超过这个数字,往往会发生农民起义,直至改朝换代。

新朝代为什么总会迎来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因为战争导致人口锐减,很多土地没有了主人,新朝代可以把这些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国家和百姓都得到休养生息,人口得以繁衍。

至多不超过三百年,人口再次达到6000万,然后再次发生战乱,这是一个很残酷的循环,笼罩在中原大地上空一千多年。唐朝的开元盛世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人口也就六千多万人口,同样处在循环中。

那么,有办法改变吗?似乎没有,因为从汉代开始,中国的耕地总数已经达到了极限,保持在5亿亩左右,唐朝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这是以现代的亩为标准。

直到明朝开始从美洲引入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既提高了单产,又充分利用很多原本无法种粮的贫瘠土地,才使中国人口突破了这个极限。

根据专家统计,明末时的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一亿,清朝进一步推广这些高产作物,再加上新开拓的疆土,才使清朝末年的人口达到了四亿五千万。

不过,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特例,有一个朝代的耕地数量达到了55亿亩,这个朝代正是短命的隋朝。也许有人会说,隋朝短命是因为杨广胡作非为。这一点没错,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那55亿亩耕地上。

隋朝的疆域面积并不比唐朝大,为什么耕地面积却达到了唐朝的十倍?原因很简单,隋朝官府习惯于虚报耕地和人口数量,以突显自己的政绩,迎合皇帝的欢心。而这个皇帝并不是杨广,而是杨坚。

杨坚是历史评价较高的皇帝,不好色不爱财,但他本人虽然不爱财,却对收税有得异乎寻常的热情。杨坚灭了北齐后,发现大量隐匿的人口和耕地,他花大力气加强清查,并以此来考核地方官。

于是,隋朝各地都查出了“隐藏”的耕地和人口。杨坚在世时,隋朝官方记录的耕地便已经达到了21亿,是唐朝的4倍,人口却只有4600万,比开元盛世要少很多。有这么多地,当然就要收这么多的税,隋朝百姓被压榨得苦不堪言时,朝廷的钱粮却堆满仓库,老仓库都不够用了,只好修更多的仓库。

杨广在这一点上继承了老子的作风,耕地数量又翻了一倍多,达到55亿亩。难怪他会大兴土木、挖运河、修宫殿,如果天下真有55亿亩田地的话,也许国家真不会被折腾垮掉。只可惜,这个55亿亩只存在于隋朝的官府文案之中,农民们却因此被盘剥得民不聊生,只剩下造反一条活路了。